查看原文
其他

当我们在刷手机的时候,我们在刷什么?

麦读 2022-04-30

电影《楚门的世界》里,曾有人问导演了这一切的克里斯托弗:为什么楚门至今未能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他轻描淡写地回答:因为我们都认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就是现实。


即便是当时的制片组,恐怕也未曾预见,20年后的今天,成千上万的人们沉迷在社交网络中,每天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走进一个专为自己打造的「楚门的世界」。

今天,当你拿起手机,进入微信,打开头条,刷起抖音、知乎、淘宝等等app,你看到的首先是什么?

推荐

是这些平台,在深入分析了你过往的所有行为后,根据你的个人喜好,为你筛选出的文章、视频,“猜你喜欢”的商品……这些推荐是如此精准,它们总能让你忍不住点开,让你发自内心地认同、喜欢,你毫不犹豫地点了一个赞,又忍不住下了一个订单。

渐渐地,你越来越信赖这种推荐,早已放弃主动的思考判断与筛选。「刷」成为了埋藏在你身体记忆中的本能行为,只要解锁手机,这些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被推送到你的眼前,在这里,互联网巨头们,用「你喜欢」「你关心」「你认同」为你编织了一个量身打造的舒适世界。


包裹在这样一个信息世界中的你,就像一只沉睡在封闭茧房中的蚕蛹,再也没有机会听到外面那些充满新鲜、异见的声音。你打开手机,从一个app到另一个app,全世界都在关注同样的话题,四面八方都是你内心的回声,它们相似得让人疲惫,你却早已无从挣脱。


也许你早就忘了:在你的蚕茧之外,还有许许多多陌生有趣的故事正在上演,还有各种各样的闪光观点你未曾发现。然而,在「推荐」构成的页面里,你与它们,永远不会再遇见

在社交媒体的时代,
互联网是将人们聚在一起,还是让他们更分散?
我们的世界是在走向广阔多元,还是封闭狭隘?
为什么你会沉迷手机总也戒不掉?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又能为此做些什么?

如果,这些问题也曾引起过你的担忧,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困扰,那么,我强烈推荐你读一读凯斯 · 桑斯坦这本#标签:社交媒体时代的众声喧哗》

凯斯·桑斯坦(Cass R. Sunstein)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2009年-2012年曾任白宫信息和监管事务办公室主任,是当今美国学术引证率最高的法学家。他著述颇丰,出版有《助推》《信息乌托邦》《网络共和国》《弹劾》等极富影响的著作。


在这本书中,作者由浅入深地分析了「推荐机制」下的信息获取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影响,对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最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

点击图片 ↓ 一键收藏


#01

虚拟还是现实?算法与标签构成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算法支配的时代。

什么是算法?

简单地说,它会观察你在互联网上的每一个行为:你的每一次点赞、分享,你点开的每个视频、每篇文章,你搜索过的问题、购买过的物品,甚至你在某个页面停留的时长,所有这些行为,都会经过算法的记录、分析,它会研究你,学习你,直到足够了解你。


它能觉察你在不同时间段的情绪波动,还能预测你当下与未来的真实需求。它知道什么样的内容能让你沉溺,也洞悉你的性格与人际关系。

在算法的眼中,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标签。我们根据这些标签,被分隔成不同的群体,推送不同的信息,从而确保我们能停留在一个自己想看的世界中

这个世界,经过了层层的过滤与筛选,就像一个蚕茧,只有通过检测的信息才能够进入,在书中,桑斯坦将这种现象,称为“信息茧房”

互联网上成千上万的人,与成千上万个信息茧房。

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中的我们,接触的信息面越来越狭窄单一,在这种虚幻的舒适与愉悦中,我们对「不同」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差,任何一个话题都可能引发一场巨大的网络骂战。我们的思维也越来越简单,用贴标签的方式认知他人与世界。


这个时代的众声喧哗,是一片割裂的嘈杂。

世界从多元走向单一,从碰撞走向分离,一个个舒适的信息茧房里,人们各说各话,互不交流,舆论越多元,人心越荒芜,精神越苍白。


#02

剥洋葱: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

在无数领域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人类的趋同性: 一种想要和与自己相似的人建立联系和纽带的强烈倾向,倘若人们生活在一个将自我暴露在人前的社群,趋同性倾向就会被削弱。然而,一旦存在某种控制架构,趣味相投的人们就很容易聚集在一起。——《标签》P6


正是因为洞察了人们的这种渴望,互联网平台们才会源源不断地为你推送那些你本就认同的内容。

这些内容让你沉醉,给你带来快乐。甚至能让你情不自禁地对它上瘾

那么,为什么让你上瘾是如此重要?

在这本书中,桑斯坦极富洞见地指出:

因为在整个社交媒体的商业逻辑中,你从来都不是消费者,而是一件商品。




每天,社交媒体都在向你推送大量免费的信息资源,你却无需为此支付任何费用。这是因为,真正在为这一切买单的,是广告商们。他们需要向互联网巨头购买你对广告的点击量,因此,如何让更多用户精准点击广告链接,是所有算法都在研究的问题。

在这门生意里,你的注意力,才是至关重要、最为稀缺的价值所在。

那么,为了获得你的注意力,让你能有更长的时间停留在app里,有更大的几率点击广告,算法必然要为你编织出一个让你足够舒适愉悦的世界。

留住你,就留住了

#03

兼听则明: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改善?

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是:加入一个“意外发现按钮”。

这个按钮并不会强迫你做任何事,但它的存在本身,就像在提醒你:嘿,这里还有一些其他的观点,你想看看吗?

这就像是一个转换开关,点击它,你就会接收到许多意外的信息与对立的观点。从此,你的信息流上会充满各种惊喜。阅读它们,你会意识到,你看到的新闻与你的朋友们看到的新闻也许完全不同,技术在这里打破了原有的壁垒,人们主动走出信息茧房,拥抱更多的可能性。

“这也许不是最好的经营模式,但是也许有人愿意尝试这样的模式 (算我一个)。”

——在整本书的结尾,桑斯坦这样写道。

约翰·穆勒曾说:接触与自己不同的人,接触不熟悉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意义之大无法估量。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始终保持好奇心、开放与谦逊,在广阔的人生与世界中,享受探索的快乐。

#04

重 磅 推 荐

刘晗(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副院长):

我们时代的社交,已与社交平台密不可分。随着大数据和算法的广泛运用,人们被逐渐贴上各种“标签”,并进入“信息茧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人们又能做些什么?此书深入浅出、全面入微地带你进入这些问题。

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雅理译丛》主编):

《标签》这本书,背后有着一段长长的论述谱系。作为一位“审议民主”的信徒,桑斯坦一早就看到了互联网对于美国宪制的危害。而过去20年来发生在互联网上的一切,充分证明了桑斯坦的预见力。这是最好的桑斯坦,也是第一流的美国法学研究,但吊诡的是,它之所述,固然将美式社会科学论述的洞察力以及批判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另一方面,追溯桑斯坦这些年来对网络空间的批判,再对比互联网言论的每况愈下以及美国宪制的千疮百孔,也能发现这种论述自身的局限以及无力,即便它来自美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法学家。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不仅开卷有益,而且闻者足戒。

丁晓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

《标签》是桑斯坦诊断美国社交媒介乱象的力作,清晰阐述了以特朗普为代表的美国媒体政治如何制造信息茧房,加剧群体极化与社会分裂。桑斯坦对于审议民主的反思值得任何一个社会重视,证明了审议民主需要制度与媒介基础。但如何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实现从信息消费者到公民理性到人民意志的建构,或许是本书留给我们的未竟的难题。
 
斯蒂芬妮·卡特(原奥巴马总统高级顾问):

随着政治极化现象的加剧,本书真是生逢其时。


#05

首发福利

书友福利 1 限量签名



作为麦读读者的独家福利,我们邀请了图书译者陈颀老师和孙竞超老师,为读者朋友们亲笔手签了500册签名本,麦读书店独家发售,售完不补。


译者简介


陈  颀 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立法学、法理学和法律与文学。
孙竞超  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和美国宪法理论。

书友福利 2 加入法律人文群



加入麦读读者群,向两位老师提问。群内既可与购买同一本书的书友交流切磋,也有麦读签名本图书首发优惠、麦读微课优惠等福利。

扫码添加浅浅发送购书截图 ↓ 加入读者群
已经加过浅浅的直接发截图即可


书友福利 3 赠手册&书袋



现在购买「麦读译丛」套装:《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权贵:他们何以逍遥法外》《大审判:为公众展示的法律》《荆棘丛:我们的法律与法学》黑金世界:破解贩毒集团的运营术》《他们为什么杀人《弹劾:如何罢免一位总统》《碰撞:法律如何影响人的行为》《标签:社交媒体时代的众声喧哗》,即可获赠法律人专属时间管理手册1本&麦读定制书袋1个




译者限量双签名本
击图片 ↓ 即可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