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你也曾为法理学感到头疼,这本书就是你的灵丹妙药 | 签名本限量首发

麦读 2021-09-14

点击购买作者签名本↓限量500册


 

01

一门让人头疼的学问

 

在法学的江湖上,有一门学问,公认得艰涩、难懂、让人头疼,在各大法学院,始终稳坐「高挂科率」的第一把交椅。法科生谈之色变,闻风丧胆,就连大家常用的通宵背诵突击法,在它身上也会失效。

 

大一新生,上课控制不住地想睡觉,老师讲的知识点没参透没搞懂。考前一天使劲儿背,发现跟其他科不太一样哎,完全就是毫无用武之地。于是挂科了。


每年期末,都会有一大批法科生,在抓掉无数根头发、熬过很多个通宵之后,仍然逃不脱以下两种结果:

 

A 挂科

 

挂了…最认真学的一科…本学期奖学金直接取消,保研和入党直接和我说再见。下个学期的20级代班也不用考虑了。我是真的想死,开学补考过率只有10%,如果重修的话,我会崩溃吧。


B 侥幸通关,但仍然感觉云里雾里,一窍不通。

 

本人大学法科专业,感觉民法,刑法,诉讼法都还能理解,但这门课一窍不通,感觉特别难懂,根本不知所云,可大家都说它是入门学科。。。


莱布尼茨,经院哲学,格劳秀斯,本体论,认识论,功利主义,无知之幕……只是这些名词,就已经足够让人望而生畏。中文世界里,关于它的著作,出现频率最高的读者评论就是:读不进去


......等我兴致冲冲地捧着教材去图书馆自学的第一天,我就倒在了正文的第二页上......我也不信邪,于是连着几天都抱着书本去图书馆,结果睡了好几个下午。这件事对那时的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打击,也严重挫伤了我未来几年的学习积极性......希望学校为新生推荐一些难度较低的入门书籍,帮助新生适应学科难度。


曾经有人在知乎有过经典一问,哲学难学还是法学难学?有人回答:还有一个叫法哲学的……

 


没错,我们今天说的这门课,就是法哲学。


02

我们为什么要懂法哲学


与部门法学不同,法哲学是一门更抽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一些更本质的问题。


法律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能起到什么作用?它的效力来源于哪里?对这些问题的哲理性思考,对法学中基本理论和一般原理的认识,是一个法律人能够深入理解法律本身的前提。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虽然艰涩难懂,各大法学院却还是选择把这门课作为初学者的入门课程。


举一个经典的例子。在曾经轰动一时的「泸州继承案」中,四川泸州的黄永彬与妻子蒋伦芳结婚30多年,却从94年开始与另一女子张学英交往,并在两年后公开同居。黄永彬去世后留下遗嘱,要把遗产全部留给张学英。如果只看我国继承法的明文规定,法官把财产全部判给张学英完全没问题。但考虑到中国当时的法治状况和舆论环境,最终,法官根据公序良俗原则,做出了不同的裁判。


那么,法律规则明晰的时候,能不能适用原则?当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如何选择?法官的自由裁量边界应该定在何处?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回答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没有法哲学的根基,这些问题,恐怕你很难回答清楚。


什么是公平,怎样才是正义?最终,你会发现,在法律的世界里,那些现实中会让人困惑、引发巨大争论的问题,往往终点,都通向法哲学


03

这一次,人人都能读懂法哲学!



如果当初上学的时候就读了这本书,我的法理学应该就不会挂科了吧。。。很神奇,原来一听到什么莱布尼茨斯宾诺莎霍布斯就犯困,现在竟然能如数家珍了!作者太厉害了,支持麦读出成一个系列!

谁能想到,一本哲学书,竟然看着看着就入迷了。沿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串起了整个法哲学的发展体系,语言幽默诙谐,就像在听相声。边笑边学习,寓教于乐,法学界有这样的图书,实在难得。

看上去幽默风趣,其实内容还是很严谨扎实的。东北人真的自带幽默体质,读来忍俊不禁,引人入胜。非常赞。

真的太好看了!读到最后,故意放慢了速度,不想那么快读完。有一种进度条撑不住的恐慌哈哈哈,快点出续篇吧


以上这些评论,都来自麦读的新书试读读者。他们在讨论的这本书,就是田峰老师的新作——《严肃点,我们在讲法哲学:法理大师们的趣味史》



作者田峰老师,是一名民商法博士,祖籍吉林长春。在这本书里,他把东北人自带的幽默天赋,完美融进了法哲学的历史中。把一门让人头疼的学问,讲得浅显、有趣,让你在爆笑之间,就记住了法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轻轻松松,就掌握了法哲学的精髓。

 


比如,经过田老师翻译后,霍布斯的经典著作《利维坦》,就化身成了史无前例的“白话版”。


所订立信约必须履行。

↑说话必须算话

接受他人单纯根据恩惠施与的利益时,应努力使施惠者没有合理的原因对自己的善意感到后悔。

↑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进入和平状态时,任何人都不应要求为自己保留任何他不赞成其余每个人要为自己保留的权力。

↑人活着,要知足,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


段子说来就来,把山东篮翔与神童联系在一起,读者马上就有了熟悉感:

 


单口相声式的幽默语言,配上深入浅出的知识点讲解,让你一边听故事,一边就记住了大师们的学说观点。


(详见原书 P80


再也没有哲学书「每个字我都认识,连在一起就是不懂」的永恒尴尬,告别沉闷、艰涩、打瞌睡,不知不觉读到最后,你就会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和有趣的力量,实在太惊人了!


↓ 看目录就很想读系列

图书目录


第1章 古希腊哲学:感觉自己萌萌哒

第2章 亚里士多德:全能选手

第3章 犬儒学派:能团战谁还单挑啊?

第4章 经院哲学:教士们的袍子

第5章 马丁·路德:跟我一起砸烂旧世界

第6章 格劳秀斯:别人家的孩子

第7章 培根:决战前夜

第8章 霍布斯:进击的巨人

第9章 笛卡尔:熊孩子不一定没出息

第10章 斯宾诺莎:真是个死心眼儿

第11章 洛克:玩的就是跨界

第12章 莱布尼茨:我懂数学,我很牛!

第13章 卢梭:偶像包袱?不存在!

第14章 休谟:破坏之王

第15章 康德:宅男之神

第16章 黑格尔:懵不?懵就对啦!

第17章 边沁:我自横刀立马

第18章 萨维尼:套路,全是套路

第19章 耶林:都歇了吧,放着我来

第20章 奥斯丁:我是专业的

第21章 哈特:吵架前要翻翻旧账

第22章 庞德:不懂植物学研究不了法律

第23章 罗尔斯:绿魔的奇幻宇宙

第24章 波斯纳:写书能比读书还快? 能啊!


在这本书里,田老师采用了《冰与火之歌》式的写作手法,按照学者们在历史中的出场顺序,逐一介绍了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和主要学说。大师们一个个登场,带着各自深邃的思想,跨越时空在这里汇聚。只是,他们的理论终于不再枯燥,智慧之光在幽默的语言中重新闪耀。


 

内容试读↓上下滑动查看


第 9 章 | 笛卡尔:熊孩子不一定没出息

作者 田峰


经验主义者的阵营咱们就先说到这儿。接下来我们要把目光重新投向欧洲大陆,说一下理性主义阵营当中的各位“大牛”。这时候两边儿还没打起来,双方都很有默契,各自在家专心磨刀。在英国和西班牙忙着打架的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国家正在悄悄地发展,这就是荷兰。


在16世纪之前,被称为低地国家的荷兰一直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荷兰不仅海拔不高,而且在欧洲国家中的地位也不算高。之所以被称为低地国家,是因为欧洲主要河流的入海口都在这里,所以荷兰的水上交通便利,商业非常发达。商业发达意味着流动人口多,所以这里对各种文化都怀着比较包容的心态;商人集中的地方,大家思想不那么循规蹈矩,比较活跃务实,所以这里对各种学说都抱着比较开明的态度。就这样,荷兰成了各种新思潮的集散地。


荷兰为什么能够成为哲学家的天堂?最重要的原因是:荷兰人太忙了。他们在忙着赚钱,哪里有时间管什么哲学和宗教之间的劳什子。但是,当时的社会很乱,时不时要出去约架。荷兰人肯定不会出去打架的,风险太高,而且耽误生意。那怎么办呢?雇人呗。于是一不小心,荷兰人雇到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牛——笛卡尔。


熊孩子笛卡尔


笛卡尔1596年出生在法国,他比培根小35岁,比霍布斯小8岁。那时候万历皇帝因为吵架输给了东林党人,正躲在宫里生闷气,已经十几年不见大臣了。笛卡尔是个官二代加富二代,家里不差钱。他一岁多的时候母亲因为肺病去世,父亲再婚,笛卡尔在姥姥家长大。这些条件让笛卡尔很顺利地成为一个标准的“熊孩子”。他小时候身体不太好,家里就和学校打招呼,免了笛卡尔的早自习,这就让他养成了睡懒觉的习惯。后来笛卡尔几次搬家,为的就是让前来拜访的人找不到他,好安静地睡个懒觉。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笛卡尔一生,直到他遇到那位最不该遇到的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和所有的熊孩子一样,笛卡尔喜欢问一些不着调的问题。他经常把老师问到崩溃。


老师让他好好学习,他就问:为啥要好好学习;

老师告诉他好好学习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他就问:为啥要工作;

老师告诉他工作是为了赚钱养家,他就问:为啥要赚钱;

老师告诉他赚到钱填饱肚子才能去追求人生理想,他就问:为啥要去追求人生理想;

老师告诉他有梦想的人生才有意义,他就问:啥是人生的意义。

老师只好告诉其他的同学:“去把我的教鞭拿来!”

 

笛卡尔熊归熊,但是不虎,他很知道好歹,哪些话说得哪些话说不得,他心里门儿清。1616年,笛卡尔从学校毕业之后,决定读一读“世界这本大书”。不过,读的方式很特别——他决定去当兵。


就在笛卡尔从学校毕业决定去参军的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对他影响很大的事情。伽利略的对头攻击他为哥白尼学说辩护的论点,控告他违反基督教义。伽利略闻讯后,在1615年底去罗马为自己申辩,企求教廷不要因为他支持了哥白尼观点而对他施加惩罚,也不要公开压制他宣传哥白尼学说,教廷默认了前一要求,但拒绝了后者。1616年,教皇保罗五世下达了著名的“1616年禁令”,禁止伽利略以口头的或文字的形式保持、传授或捍卫日心说。这件事情让笛卡尔决定不发表他撰写的《宇宙论》,因为这本书中包含了两个异端学说:地球自转和宇宙无限。


笛卡尔当兵这段时间战事并不吃紧,所以他过得相对轻松,也有时间进行思考。按照笛卡尔自己的说法,他主要的哲学观点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在笛卡尔最终决定离开军队,坐下来开始写作的时候,明思宗朱由校正在宫里热火朝天地干着木匠活,魏忠贤则在宫外大耍威风。笛卡尔在这段时间写下的著作为哲学开启了新的篇章。笛卡尔的这些著作是如此重要,以至于罗素称他为近代哲学的始祖。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继承了苏格拉底的精神,他不断地怀疑和质问。直到有一天,他的怀疑精神把他自己都吓呆了。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怀疑的,也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唯一一件真实、确定的事情就是“我怀疑”。于是,就有了笛卡尔那句著名的“我思故我在”。 


这是一句常被误读的话,什么“存在的原因是思考”“不思考的人生没有意义”,类似的误读不一而足。其实,这句话实实在在地揭示了西方哲学思维的缜密。“我思”与“我在”不是因果关系,千万不要被中间那个“故”给迷惑了,他们之间是基于理性而联系起来的演绎关系。“我思”是真,那么可以推导出“我在”是真。“我不思”能不能推导出“我不在”呢?答案是不确定,因为我不思的时候,我在不在谁也不知道。这不是抬杠么?对了,在希腊哲学的影响下,笛卡尔的怀疑正带领我们开始这场漫长的抬杠之旅。知道苏老师为啥这么招人恨了吧?


笛卡尔为哲学找到了原则,尽管枯燥,但是有效。那就是所有的结论都要经得起怀疑,这是很科学的原则。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得出经得住怀疑的结论呢?笛卡尔的答案是,几何学。 


笛卡尔所处的时代,欧几里得几何学占据着霸主地位。靠着几条简单的公理和公设,以及严丝合缝的推理,来自自然又超乎自然的欧氏几何在后世两千多年中让数学家们顶礼膜拜。这让笛卡尔相信,理性可以像几何一样超越客观世界,还能帮助我们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所以,很多哲学家也是数学家。笛卡尔就是一位,他发明了解析几何,用代数解决几何问题,他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现在还在用。


很多人就是因为被笛卡尔虐到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所以选择了法学专业,为的不过是远离这些让人崩溃的数字和图表。但是,在我们满怀逃脱魔掌的庆幸,美滋滋地坐在法理学课堂上的时候,这个阴魂不散的小胡子法国人笑嘻嘻地又出现了。“嗯,解析几何确实有点枯燥。不如换个口味,我给你们讲讲在哲学领域怎样用几何学的方法来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吧。这可是我最新的研究成果,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呦!”大家可以脑补教室里爆发出的惨叫声中,包含着怎样的绝望和怨念。 


笛卡尔把他在几何学中的经验移植到了哲学上,试图在一些公设的基础上,用演绎的方式推导出一个哲学世界。这个想法很棒,但做起来很难。笛卡尔的思路大致是这样的,“我思故我在”是一个公设,也是演绎的起点。


我在怀疑。(对。)

我存在。(这是笛卡尔说的,就先当他是对的。)

既然我在怀疑,那么我是不完美的。(废话,有颜有钱的人不需要怀疑人生。)

我知道我不完美。(对,镜子每天都在提醒我。)

那么一定有一个完美的概念。(对,白富美和高富帅的存在就是证明。)

那么什么是完美的呢?(前座的“班花”或者隔壁的“校草”?)

答案是只有上帝。(什么?)



准备好了吗?

一部极简爆笑法哲学史

独家作者手签本  限量500册  售完不补

点击图片 ↓ 带它回家



这是麦读 · 法律新鲜人系列图书之一,我们希望,它能够点燃更多人对法哲学的好奇心,恢复大家被艰涩难懂劝退的热情,启发更多新鲜的法律人,开始思考法学中的本质问题。


↓这里也可以直达购书页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