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讯|首届数字金融法治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资讯




为争创一流学术期刊,使我校学术期刊和学科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首届数字金融法治论坛于6月12日在我校综合研究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政法学院科研处和《上海政法学院学报》共同主办。



本次论坛以“数字金融法治”为主题,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焦“数字货币的法律问题研究”“数字人民币和代币的属性及监管”“区块链法律问题研究”“私人加密货币的监管及纠纷解决”等四个专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海南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学术交流》杂志、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以及上海政法学院科研处和《上海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的全体成员,共计34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政法学院科研处处长赵运锋教授主持。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政法学院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关保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刘鹏出席会议并致辞。



关保英教授代表上海政法学院对首届数字金融法治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致辞中,他介绍了近十几年来学校的发展变化,学校在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服务社会、学科特色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我校学术期刊建设寄予厚望。结合本次论坛的主题,他指出,大数据时代给法治建设带来了法文化、法思维、法元素、法模式、法的实施机制等方面的冲击,本次论坛在我校的召开恰逢其时,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刘鹏指出,数字金融法治是数字、金融与法治的结合,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既回应了时代的需要,也回应了实践的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专业性和前瞻性,是非常好的议题。希望通过今天学界、业界、金融界和律师界等不同领域金融专家和学者的交流与探讨,为我国数字金融领域的法制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交流发言共分四个环节的主题发言。


交流发言第一环节由上海政法学院《“一带一路”法律研究》执行主编张继红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许多奇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李敏老师参加了与谈。本环节发言的主题是“数字货币的法律问题研究”。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齐爱民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杨东教授和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蔡奇翰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齐爱民教授结合典型案例重点分析了数字货币的法律本质,即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并以电子化方式记录的,不代表实质商品或货物,发行者也没有兑现实物义务的通货。数字货币是网络虚拟财产。同时,他对数字货币的刑法和民法属性作了总结。



杨东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以跨领域和跨学科为视角,重点对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监管作了分析;同时,从战略安全的新维度,对法定数字货币的流动模式及区块链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主张加强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建立全球范围内跨境合作的模式。



蔡奇翰博士以加密数字货币财产属性问题的提出为背景,对司法判例中加密数字货币现实认定作了现实考察分析;同时,以“利益衡量”为视角对数字货币在民商法和金融法的二维区分作了分析,重点分析了二维区分视野下加密数字货币属性的司法认定问题。



交流发言第二环节由北京科技大学法学院张凌寒副教授主持,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齐爱民教授、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制度处吴云副处长参加了与谈。本环节发言的主题是“数字人民币和代币的属性及监管”。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苏宇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袁曾博士后,以及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李晶老师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黄震教授从稳妥推进、央行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数字人民币试点、加强数字货币的研发与推进等四个不同的层面,重点分析了从央行数字货币到法定数字货币的跨越问题;同时,指出从央行数字货币到法定数字货币的跨越需要具备的条件。



苏宇副教授以比较法为视角,从数字货币的名称与属性之争、数字代币的类型、数字代币的法律属性、数字代币法律属性的前沿难题等四个不同的方面,重点分析了数字代币的法律属性问题。



袁曾博士后从分析代币的好处和不足之处入手,对数字人民币的通道作用及其风险监控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强调坚持国家安全发展路线,构建我国的数字货币体系。



李晶老师从法定数字货币的类型、法定数字货币是“物”及其理论困局、法定数字货币财产权利是债权及其理论困境、法定数字货币的综合性财产属性及其监管等四个不同的方面,重点分析了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属性及其监管问题。



交流发言的第三环节由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制度处吴云副处长主持,海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石冠彬教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李兴法官、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刘磊律师参加了与谈。本环节发言的主题是“区块链法律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赵磊教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赵超法官、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勇教授,以及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李敏老师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赵磊教授从分析货币的发展规律入手,重点分析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数字货币、以DCEP为代表的法定数字货币、以Libra为代表的商业数字货币等三种类型及其法律意义,指出不同数字货币的信用形态及其发展前景。



赵超法官从分析智能合约的概念入手,指出智能合约不同于传统的合同,是一种计算机程序,也是一种技术创新,对金融服务、制造业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智能合约需要合规化验证。同时,他从司法实践的角度重点分析了智能合约所面临的民事法律问题。



张勇教授从商业密码的应用及“放管并用”的原则、商业密码应用安全保障法律义务与责任、商业密码的安全检查和强制性检测等几个不同方面,重点分析了数字生态下商业密码应用安全的法治保障问题。



李敏老师以“数字货币是否为‘货币’”和“数字代币是否为‘证券’”为问题导向,从融资领域中数字资产的属性争议、融资领域美国数字资产监管的政策与执法、美国监管经验的启示等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了融资领域区块链数字资产属性争议及监管问题。



交流发言的第四环节由《学术交流》杂志社杜娟副编审主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赵超高级法官、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勇教授参加了与谈。本环节发言的主题是“私人加密货币的监管及纠纷解决”。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新教授、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制度处吴云副处长、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李兴法官、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刘磊律师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王新教授在阐述高科技技术被洗钱分子所利用的态势、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和国内的监管态度之基础上,以虚拟货币的特点分析入手,并且结合我国刑事法律规范和反洗钱的典型案例,重点分析了虚拟货币的洗钱风险与刑事法律规制问题,认为应当透过洗钱行为方式的表象来抓住洗钱的本质。



吴云副处长以“反洗钱”为切入点,基于实务的视角,从虚拟货币监管的必要性前提、为什么虚拟货币监管从反洗钱开始等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了虚拟货币的国际监管问题。



李兴法官从分析法院的四个案例入手,对虚拟货币能否作为货币支付、违反法律效力的强制性规定、司法审判与金融监管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虚拟货币合同条款的效力问题。



刘磊以司法实务中冻结行为的相关法律问题为切入点,对冻友权利救济的困境及救济措施等展开了分析,重点分析了电信网络诈骗中瑕疵被冻结人的保护问题。



闭幕式由《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执行主编、编审康敬奎主持,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许多奇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许多奇教授首先强调数字金融在当今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指出对数字金融的研究需要在进一步细化分类的角度下深入探讨;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对数字金融的监管力度。



最后,康敬奎对与会专家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占茂华 撰稿/王建民 摄影)




上海政法学院科研处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

                                          2021年6月12日



关于本刊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创刊于1986 年,原名《法治论丛》(2003年改名为《上海政法学院学报》),至今已走过35年的发展历程。《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是我国最早以“法治”命名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之一,立足于弘扬法治精神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办刊方向。本刊践行“以法为基,寻社会治理之策;以文为器,求兴国安邦之道”的办刊理念,体现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的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动社会法治进步。欢迎确立学术命题,实现学术创新,达到学术标准,有理论深度,有历史重感,有广阔视野的作品。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积极倡导学术民主,坚持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在法学研究领域大胆探索,不断总结办刊经验,逐步成长壮大,在学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6年底,《上海政法学院学报》被南开大学科研评价系统认定为政治、法律类核心期刊;在2008年3月15日《光明日报》公布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的统计排名中,《上海政法学院学报》在所属的政治法律类1269种报刊中排名第25名;根据2011年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分析统计,《上海政法学院学报》在全部法学期刊中位居第31位。本刊已连续六届成为上海市优秀学报、连续四届成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8年11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核心期刊(扩展版)。本刊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北大法律信息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超星数据库、龙源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上网即可查阅到本刊创刊以来的全部稿件。

  近些年,以创建一流法学学术期刊为目标,在学校领导及学界、学术期刊界等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编辑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的学术质量及学术影响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影响因子从2016年的0.237上升到2020年的1.97;刊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和摘编的篇次也明显提高;法学期刊学科排名从2016年的57名上升到第36名。

  本刊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聚焦社会、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并以此为支撑进行选题策划和栏目、专题设置。2021年第1期在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杨立新教授、郭锋副主任等学界大咖及实务界专家和中青年才俊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地出版了《民法典》专刊。现已(拟)开设主要特色栏目及专题有“学术关注”“上合组织法治”“新兴权利法律问题研究”“党内法规研究”“域外借鉴”及“<民法典>的解释和适用"“<民法典>背景下的公司法修改”“生物安全法治”“刑事合规研究”“刑法修正案十一专论”“网络法治”“大数据法治”“人工智能法治化”“区块链法治化”“电子商务法治”,等等。

  35年来 , 我刊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同全国许多优质兄弟期刊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和不足。我们诚挚地欢迎广大海内外科研工作者关注和支持上政学报并惠赐大作,也欢迎各界朋友积极建言献策、批评指正,以期共同办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来稿请通过《上海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网站(http://www.shupl.edu.cn/xbbjb/)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本刊对来稿严格遵守三审(二审外审)定稿制度,以确保稿件选用公开公平公正。  本刊对来稿严格遵守三审(二审外审)定稿制度,以确保稿件选用公开公平公正。  

  本刊刊稿版权包括纸质版与网络版版权,属于《上海政法学院学报》编辑部, 任何形式 、媒介的转载、摘登译或结集出版均须标明来源于本刊。刊稿仅反映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必然代表编辑部或主办单位的立场,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



以法为基,寻社会治理之策

以文为器,求兴国安邦之道


投稿邮箱:xuebao@shupl.edu.cn

微信公众号:law-review1986

网址:http://www.shupl.edu.cn/html/xbbjb

电话:021-39227617  39227619



赞、在看、关注我们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原文链接”进入学报官网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