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头条丨比穷更可怕的是“穷人思维”!

2017-03-05 WEALTH财富管理


 01 


有一次我在文章里推荐了一本书《国富论》,经济学祖师、英国第一才子,亚当.斯密写的,为了给读者们省钱,我还细心地留下了一个淘宝包邮的链接,不贵,14元。

 

有几个人买了,但大部分人却问我有没有电子书资源,也有几个人自己找到了。

 

还有一个人,专门加我微信说,“在各大资源站都找遍了,没有免费的电子书,你推荐个JB!”

 

我问他是不是大学生?

 

他说已经毕业四五年了。

 

我立马把这个人删除了,讲真,我特别害怕这种人,他不会为你带来任何价值,还会一直消耗你。你要是说错一句话,他都会觉得你坑了他祖宗十八代,所以我希望离这种人远一点儿。

 

在大学毕业之前,我也特别喜欢寻找免费的资源,因为那个时候确实没钱,还要自己做兼职赚生活费,所以我能理解大学生的心理。

 

直到大学毕业后,我才明白免费的东西真不是免费的,找资源的时间,绝对会超过一本书的钱,而且免费的资源,质量没有付费的好。

 


我个人认为看书一定要看纸质版的,为什么?

 

不仅是因为电子书伤眼睛,更重要的是,只有自己花钱买的书,才会认真去看,免费的资源,扫两眼就存档了,大多都不会珍惜。

 

我喜欢买书,学习了《断舍离》后,又不愿意囤书。所以朋友来我这里聚餐走时,我就会把自己看完的书给他们送几本,感觉特别满足。

 

针对上述那个找免费资源的哥们,让我深思,穷人思维的根源,到底出在哪儿?

 

有人说穷人就是缺钱的人,其实我不太同意,世界上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缺钱。有的外表光鲜的有钱人,宝马豪宅妓满屋,实质上欠银行几个亿。

 

所以不能以缺钱来定义穷富,多和少都是相对的,穷人缺钱,但穷人和富人拥有的时间完全一样。所以,准确来说,穷人就是那种运作的钱相对少,但时间相对多的人。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你缺什么,就会把什么看得特别重,不缺什么,就会把这个样东西看得特别轻。

 

所以穷人把钱看得特别重,而富人把时间看得特别重。



 02 


穷人思维对我们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喜欢用时间换钱。

 

去年七月份,上映了一部超级烂片《封神**》,虽然投资五亿,但豆瓣上评分不到三分,这片子烂到看几分钟都觉得音箱在影响你的睡眠,但据我观察,这么烂的片子,也很少有人一起中途退场。

 

如果你觉得电影好看,那么认认真真看完无可厚非,如果觉得难看,还忍受着折磨看完,说明你或多或少有点“穷人思维”。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两个小时的时间成本不值33元的票价。

 

这种现象,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就是过于注重“沉没成本”

 

在中国,大部分自助餐厅是很难盈利的,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太注重“沉没成本”。

 

一群人进了餐厅,每人交了80元的费用,中国人不吃回本绝不会走,有的甚至会吃到吐。

 

再比如前文说的看电影,花了33块钱买票,无论电影好看不好看,这个钱都回不来了,但很多人即便电影再难看,也会一股脑看完。

 

还有的人买鞋子,买时很满意,但真正穿时却发现夹脚,退又退不掉,于是,大部分人会一直忍受这种痛苦,直到把鞋穿坏为止。

 

而有钱人的花钱理念会让你眼前一亮:花钱,要么是为了赚钱,要么是为了享受,两样都不沾,就不会掏腰包。

 

花错钱了,也决不去追回沉没成本。



 03 


“穷人思维”过于关注于拥有的资源本身,却常常忽略了消费的目标。

 

比如,商场里的耐克鞋子打折,有三种规格,原价分别是1200、1000、800,现价一律500。销售员也看得出穷人和有钱人的区别:穷人更倾向于买原价1200的——因为感觉省了700元,而有钱人更倾向于适合的款式——自己的目标需求。

 

再拿买房来说。

 

有的人买房,先考虑我有多少钱付首付,月收入多少还贷?再倒过来推算,自己该不该买房,买什么房。

 

还有的人买房,首先问,我要不要买房,想买什么房?然后再算,还差多少,怎么解决。

 

如果一项任务的目标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以“资源不足”为理由,去否定这个目标。

 

这就是有钱人教会我们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要量入为出,要以目标为导向。



 04 


“穷人思维”会消耗我们有限的自制力,这是最可怕的一点。

 

行为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决策疲劳”,短时间内,你做出的决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惫,内心越不愿意再一次权衡利弊,导致你的决策越来越随意,甚至错误。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超市买了一大堆打折的东西,回家后却发现很多用不上,甚至会后悔想剁手。

 

过去有一种看法,穷人的意志力会更强,而事实却是:“决策疲劳”对穷人的影响最大。

 

美国有六分之一的穷人,他们更喜欢买垃圾食品,他们习惯每买一样东西,都要反复比价。

 

一方面,这占用了他们的大量时间,没有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那些频繁的、无意义的决策,使他们的大脑疲劳。

 

等到消费快结束时,他们的大脑失去了自制力,已经无法抵御垃圾食品的诱惑。

 

回想一下,我们减肥时,大量运动消耗了意志力之后,是不是更抵挡不了美食的诱惑了?

 

电影《华尔街之狼》讲了一个专门骗穷人的股票经纪人,他发现穷人在长期的消费决策中,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便宜的东西更有吸引力。当他们把这种思维惯性带到了投资中,就成为“垃圾股”的目标客户。

 

影片里有一句台词:“我们把垃圾卖给垃圾人,因为钱在我们手里,总比在他们手里更能发挥价值。”

 

这是天下骗子的心声啊。

 

现实中,也有人专门将“垃圾”卖给穷人以赚取暴利。那些利率高得吓人的垃圾P2P,那些根本不可能上市的“内部原始股”,还有无数次崩盘又卷士重来的“3M骗局”,都是抓住了“穷人思维”的致命弱点——既无判断力,又无自制力。

 

那么富人是怎么投资的呢?在巴菲特的投资偏好中,既没有房地产,也没有互联网,因为前者不喜欢,后者看不懂。

 

这就是自制力,如猎豹一般,不浪费精力,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到擅长的地方,最后全力一击。



 05 


冯小刚的电影《1942》里,张国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说了一句话:“我知道咋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那时候咱再回来……”

 

如何从穷人变成财主?首先要培养一个牛逼的思维。

1. 建立“时间价值”的概念,减少做那些“耗时间收益少”的事情;

 

2.牢记“沉没成本”不可追,钱已经花错了,再浪费时间,就是错上加错;

 

3. 培养“以目标为导向”的思维,确立正确目标,再想办法去整合资源;

 

4.减少无意义的频繁决策,节省宝贵的意志力。

 

5.拓展自己的视野,建立高端的商业意识。


以前,我奶奶每年春节前大扫除时,总爱念叨一句话:“穷人留破烂,越留越穷。”

 

其实,“穷人思维”才是我们最应扔掉“破烂”。

 

只有走出思维的怪圈,才有可能变成“表面上挥金如土、暗地里日进斗金”的有钱人。


(转载来源: 公众号“阿伍忧忧”)


推广

点击下列图片了解详情


The end


财富管理杂志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